新万博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紧防控,忙复产 :科技助力,筑牢防线

来源:发布时间:2020-02-24
疫情防控的前线战场,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无数公安民警、安保人员奋战一线,还有一大批硬核科技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作为国内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专业***的综合型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总院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奋力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总院所属玻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黑科技”——硫系红外玻璃,克服困难、全力保供,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科技防疫,我们在行动

  2020年1月27日,玻璃院陆续接到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多家红外成像和红外测温用户共2000余套红外镜头的订单。玻璃院组织员工克服困难,正月初三返岗复工,经过连续多天的加班加点,已经生产供应900余套高精度红外镜头。


经过红外镜头配套的非制冷人体快速精准筛查红外热像仪,可以对视场内多个人员进行快速体温检测与筛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目前已经应用到武汉(协和医院)、广州白云机场、成都(东站、北站)等疫情筛查一线中,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黑科技”,大作用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原理打造的红外测温设备可在人群密集区域对过检人员进行多点体温探测,只需间隔3-4米即可对过往人群进行准确高效的筛查。

  红外测温设备中的红外镜头,采用8~12微米具有高透过率的红外硫系玻璃作为镜片,由于无热化定焦,可以快速和精确地测量人体温度,测温范围-20℃~+120℃,测温精度±0.3℃。

  硫系玻璃是一种特种玻璃材料,以硫族元素S、Se和Te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成分,对8~12微米红外波段具有高透过率,而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极低,因此看起来通体黑色,被称为“黑科技”。


十年磨一剑

  由于硫系玻璃合成工艺的特殊性,2000年以前,只有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掌握并垄断着硫系玻璃的制备技术,并将其在敏感的军事领域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防建设的急需以及材料研发技术的进步,2000年以后国内硫系玻璃驶入研发和应用的快车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总院开始着手开展硫系玻璃的研究工作,因为需求牵引不足以及技术成熟度不够,该材料的研发曾经有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直至2009年中国建材总院特种玻璃团队重启硫系玻璃的研发工作。

  2010至2018年,该团队在硫系玻璃的原料提纯技术、熔制技术、成型技术以及表面镀膜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持续深耕,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最终实现了高性能硫系玻璃材料的研制和批量生产。

  1.纯化技术突破助力性能显著提升

  通过反应器脱羟、原料提纯、除杂剂引入等技术实现了硫系玻璃原料的高质量纯化,显著降低了环境杂质和水分对红外透过性能的影响,提高了材料整体红外透过率。

  2.熔制技术创新实现硫系玻璃高效制备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硫系玻璃熟料的气氛保护熔制、感应加热熔制等技术,攻克了压力气氛条件下组分挥发控制、快速高效合成、机械搅拌均化、浇铸成形等关键技术,突破了传统制备方法对硫系玻璃规格尺寸的限制,实现了大尺寸、高光学均匀性硫系玻璃的高效制备。

  3.高精成型技术保障应用发展

  开展了硫系玻璃热压成型、精密模压以及增材制造等多种成型技术的研发攻关,高精度、复杂面型硫系玻璃光学元件的成型技术极大推动了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向低成本、小尺寸和轻质化方向的发展。

  4.镀膜技术攻关确保工艺稳定、性能可靠

  作为一种高反、低硬度的光学材料,为了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硫系玻璃表面需要镀制红外增透膜及防护膜等,但是受材料本身特性影响,硫系玻璃表面镀膜相当困难,中国建材总院经多年技术积累和潜心研究,先后攻克硫系玻璃表面低温沉积红外增透膜和防护膜的工艺,在红外长波波段的平均透过率突破96%,膜层工艺稳定、性能可靠。

  历经十年的技术攻关,中国建材总院开发了系列硫系玻璃产品,并逐渐走出一条从“光学设计-玻璃制备-精密成型-表面镀膜-镜头装调”的全产业链的发展道路,承担国家各类攻关项目4项,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并先后获得bet体育万博 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的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1项。